企业文化
Culture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企业文化 >> 扁鹊传奇
扁鹊传奇

扁鹊生平

扁鹊生平 扁鹊(公元前407年—公元前310年),汉族,姬姓,秦氏,名越人,又号卢医。扁鹊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医学家,居中国古代五大医学家之首。扁鹊在青年时曾替贵族管理客馆,结拜了名医长桑君,长桑君尽传其医术禁方。扁鹊经深入研究实践擅长各科,积累了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反对巫术治病。他天资聪颖,善于汲取前代、民间经验,逐步掌握了多种治疗方法,后来医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通过望色、听声,即能知病之所在,并带领弟子到各地行医。因其医术高明,被当时广大老百姓尊称神医,并且借用上古神话中黄帝的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后为秦武王治病,遭太医李醯嫉妒,派人刺杀。

  

企业名称源起

企业名称源起 据《史记》记载:“扁鹊者,勃海郡郑人也,姓秦氏,名越人”。“郑”,即今河南省郑州市一带。扁鹊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鼻祖,居中国古代五大医学家之首,对中医药学的发展有着特殊的贡献。由于他的医术高超,走到哪里,就为那里带去安康,如同翩翩飞翔的喜鹊;飞到哪里,就给那里带去喜讯,被认为是神医,受到百姓的崇敬和爱戴。为了纪念这位伟人,企业在创业之初就以扁鹊的本名—秦越人中的‘越人’命名企业,合天地之灵气,充分体现了越人人矢志不渝弘扬与传承扁鹊医者仁心、悬壶济世的大爱精神以及为推动人类的健康事业而倾尽全力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扁鹊拜师

扁鹊在年轻时替贵族管理客馆,有个叫长桑君的客人长住客馆,只有扁鹊认为他是一个奇人,时常恭敬地对待他。长期观察以后,长桑君知道扁鹊不是普通人,一天叫扁鹊和自己坐在一起,授予秘藏的医方。扁鹊当即拜长桑君为师,并继承其医术。扁鹊得长桑君真传,开始行医生涯。他天资聪颖,善于汲取前代、民间经验,逐步掌握了多种治疗方法,后来医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随之巡诊列国。遍游各地行医,擅长各科,通过望色、听声,即能知病之所在。扁鹊带领弟子到各地行医,百姓尊称神医,被奉为“医者之师”。

  

讳疾忌医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六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扁鹊换心

鲁公扈、赵齐婴二人有轻病,就一起请扁鹊治病,扁鹊对公扈说:“你的志气强,身体却很弱,有计谋却并不果断;齐婴你的志气弱,身体却很好,没有谋虑却过于执著。如果把你们的心脏互换,就能平衡,病也就好了。”扁鹊让二人喝了药酒,他们昏死了很多天,剖开他们前胸找到了心脏,将它们互换放置好,然后给他们吃了神药,于是二人过了一会便醒了,就像刚开始一样的健康,后来二人就向扁鹊告辞回家了。启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只有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趋于平衡与完美。

  

起死回生

一次扁鹊到了虢国,听说虢国太子暴亡不足半日,还没有装殓。于是称自己能够让太子复活。扁鹊说:“太子所得的病,就是所谓的'尸厥'。人接受天地之间的阴阳二气,阳主上主表,阴主下主里,阴阳和合,身体健康;现在太子阴阳二气失调,内外不通,上下不通,导致太子气脉纷乱,面色全无,失去知觉,形静如死,其实并没有死。”扁鹊命弟子协助用针砭进行急救,刺太子三阳五会诸穴。太子果然醒了过来。扁鹊又将方剂加减,使太子坐了起来。又用汤剂调理阴阳,二十多天,太子的病就痊愈了。

  

扁鹊投石

扁鹊去见秦武王,秦武王把自己病痛告诉扁鹊。扁鹊看了,请求把它治除。秦武王左右亲信说:“您的病症所在是在耳朵的前面,眼睛的下面。把它治除不一定能成功,不成功将使耳朵不灵敏,眼睛不明亮。”秦武王把这话告诉了扁鹊。扁鹊愤怒地把手里的石针往地上一摔,说:“君王与懂得治病之事的人谋划这件事,却又和不懂治病之事的人败坏了它。假如用这种方法管理秦国的政事,是会使秦国灭亡的!”启示:故事告诫人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向这方面的行家里手请教,切不可听任外行 。

  

扁鹊见齐王

齐国的国王生了一种怪病,终日昏昏沉沉,蒙头大睡。一天下大雨,扁鹊来给齐王看病。一路上,扁鹊既不坐轿,也不打伞,冒雨步行,弄得一身是泥水。扁鹊走进皇宫,来到齐王寝宫,既不脱鞋,也不脱衣,就爬到了齐王床上,把齐王推过去翻过来地折腾。齐王睁开眼睛看一个浑身泥水的人趴在床上摆弄他,顿时怒火中烧,大喝道:“来人哪!快把这无礼野人拉出去斩首示众!”武士把扁鹊推了出去,扁鹊说不要杀我的头,把我罩在大钟内闷死好了。”扁鹊被罩在钟内,用手在钟边挖泥土,掏露出一个通气孔道,自己就端坐在钟内静气养神。三天以后,齐王的病彻底痊愈。他想起被他下令处死的扁鹊,便叫人把大钟吊起来,只见扁鹊正端坐养神,扁鹊说:“大王之病,乃因操劳国事过度,把许多烦恼之事闷在心头。积郁成疾,名为'郁症'。这种病只有激发他生气狂怒,把胸中积郁发泄出来才会好。”

  

扁鹊遇害

秦武王与武士们举行举鼎比赛,伤了腰部,疼痛难忍,吃了太医李醯的药,也不见好转,并且更加严重。有人将神医扁鹊已来到秦国的事告诉了武王,武王传令扁鹊入宫。扁鹊看了武王的神态,按了按他的脉搏,用力在他的腰间推拿了几下,又让武王自己活动几下,武王立刻感觉好了许多。接着又给武王服了一剂汤药,其病状就完全消失。武王大喜,想封扁鹊为太医令。李醯知道后,担心扁鹊日后超过他,便在武王面前极力阻挠,称扁鹊不过是“草莽游医”,武王半信半疑,但没有打消重用扁鹊的念头。李醯决定除掉扁鹊这个心腹之患,派了两个刺客,想刺杀扁鹊,却被扁鹊的弟子发觉,暂时躲过一劫。扁鹊只得离开秦国,他们沿着骊山北面的小路走,李醯派杀手扮成猎户的样子,半路上劫杀了扁鹊。

  

回生桥传说

古时候,扁鹊从鄚州来到了蓬山脚下,住在襄河北岸。出门就是襄水,河上没桥天天都要爬下爬上,翻过襄河。扁鹊是医生,上山采药,出门行医,受尽了襄河的苦。前来求扁鹊治病的人越来越多,有的从几千里之外赶来。人们看到他没日没夜地繁忙,不是上蓬山采药就是出去给人看病,终年辛辛苦苦,尤其看到他倍受过河之苦,非常不安。于是,东家一把米,西家一瓢面,南家一块石,北家一文钱,不到两天便在襄河上架起了一座并行两人的小桥来,这便是最早的越桥。后命名为回生桥。取名回生,主要是赞誉扁鹊医术高明,古时传说人们无论得了多重的病,只要走过这座桥,来到扁鹊的住所,就有起死回生的希望。

  

扁鹊医学造诣

扁鹊奠定了祖国传统医学诊断法的基础。司马迁称赞他说:“扁鹊言医,为方者宗。守数精明,后世修(循)序,弗能易也。”扁鹊用一生的时间,认真总结前人和民间经验,创造出望、闻、问、切的疾病诊断方法,并结合自己的医疗实践,在诊断、病理、治法上对祖国医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扁鹊的医学经验,在我国医学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尤其在疾病防病于未然的思想方面,对我国医学发展有较大影响。因此,医学界历来把扁鹊尊为我国古代医学的祖师,说他是“中国的医圣”、 “上古神医”、古代医学的奠基者。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称他是“总结经验的第一人”。

  

参考素材

【医学造诣】扁鹊的医疗经验极其丰富,曾编撰过颇有价值的《扁鹊内经》9卷和《扁鹊外经》12卷,可惜均已失传。扁鹊在总结前人医疗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总结出望(看气色)、闻(听声音)、问(问病情)、切(按脉搏)的诊断疾病的方法。在这四诊法中,扁鹊尤擅长望诊和切诊。扁鹊无私地把自己的医术传授给门徒,他的徒弟子阳、子豹、子越等人都是有所成就的人。

【预防思想】扁鹊十分重视疾病的预防。从桓侯这个案例来看,他之所以多次劝说及早治疗,就寓有防病于未然的思想。他认为对疾病只要预先采取措施,把疾病消灭在初起阶段,是完全可以治好的。

【医学思想】扁鹊在自己的医疗生涯中,不仅表现出高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还表现出高尚的医德。他谦虚谨慎,从不居功自傲。如他治好虢太子的尸蹶证后,虢君十分感激,大家也都称赞他有起死回生之术,扁鹊却实事求是地说:“这是患者并没有死,我只不过能使他重病消除、回复他原来的状态而已,并没有起死回生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