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资讯
News center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集团资讯 >> 集团新闻 >> 河南每年至少新增3000名白血病患者
详细

河南每年至少新增3000名白血病患者

浏览次数: 日期:2011-07-27

  截止到昨天下午,赵丰玉连续打了6针动员剂,目前的他,腰部稍微有点酸痛,医生说,这种酸痛是因为造血干细胞在加班,属于正常现象。而为了给他鼓劲,三名捐献者也特意赶到宾馆。

  四名志愿者虽然来自不同地方,但是,他们却都做了同一件事,那就是挽救生命垂危的白血病人。

  一种行为,温暖!

  三名志愿者前往宾馆“鼓劲”

  “打了几针动员剂?有没有什么不适?”昨天下午3时许,在郑州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顾国荣的带领下,中国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资料库河南省分库志愿者之家的三位志愿者刘翔、郭彬、张洁,来赵丰玉的住处探望“鼓劲”。

  “我觉得后背稍微有一点酸痛,但感觉不算太明显。”精神颇好的赵丰玉说,他也多少了解一点相关常识,没觉得有啥压力。

  作为过来人,志愿者刘翔早在2006年就成功向一名外省的白血病患者捐献了造血干细胞。他对赵丰玉说:“有点不舒服反应非常正常,不会对身体有啥影响的。我当年捐献时还未结婚,捐献过后4个月结的婚,现在孩子已经1岁多了,捐献后没有影响我任何生活。”

  省肿瘤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医师张龑(yan)莉说,对于成人来讲,造血干细胞最活跃的地方主要分布在人的颅骨、胸骨、骨盆、脊柱。相比之下,骨盆和脊柱分布得最多,因此,这地方的造血干细胞在连续加班加点一两天后,像人一样,会觉得有点疲惫,这就表现为腰部会有点酸痛,而这属于正常现象,捐献完毕后,会自动消失。

  一个数字,惊心!

  河南每年至少新增3000名白血病患者

  虽然身体会略有不适,但这相对于救人这件大事来说,这点不适只是小“意思”,因为,和赵丰玉一样,众多爱心志愿者牵挂的是一直苦苦等候被救的“白血病”患者。

  “从临床上看,近几年白血病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宋永平是省肿瘤医院副院长,也是河南省医学会血液病分会的主任委员,在白血病治疗方面是权威专家。

  据他介绍,上世纪80年代,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对白血病发病情况做了抽样调查,就1986年至1988年连续三年的发病情况显示,我国年发病率不到十万分之三。而现在,这种发病率早已超过十万分之三。

  如果按这个比例来说,我省一亿人口,每年新增的白血病患者至少有3000人。

  究其原因,宋永平认为,这和全球环境污染、工业化时代人们生活节奏紧张等密不可分。

  具体来说,全球环境的恶化是导致白血病患者增多的首要原因,工业生产和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一些化学物质有致白血病的作用。如接触苯及其衍生物的人群白血病发生率高于一般人群。其次,现代化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生存压力的增大是发病的辅助原因。

  再者,医疗条件的变化、健康意识的提高,使白血病的发现率得到提高。这也让临床上,白血病逐渐增多。

  一种回报,感人!

  重庆患者康复后

  飞赴郑州谢恩人

  对于捐赠者的爱心举动,受赠患者往往心存感恩。

  去年8月,远在重庆的患者吴杰(化名)在康复后,一家三口专程坐飞机来到河南,感谢救命恩人司磊。

  司磊是新密市邮政局的一名职工。昨日,他在电话中告诉记者:“3年前,吴杰才12岁,患淋巴瘤,需要造血干细胞移植。当郑州市红十字会的顾国荣老师对我说,我的造血干细胞适合孩子用时,我毫不犹豫就答应了,成为捐献志愿者,不就是为了这一天吗。”

  2008年3月,在郑州,司磊捐献出的造血干细胞被紧急送往重庆,输进了吴杰体内。孩子两年来的例行检查表明,身体非常健康。

  2010年8月,望着被医院确认已完全康复的孩子,吴杰的父亲决定要带着孩子去河南,专程感谢司磊。昨日下午,吴杰的父亲在电话中说:“我是去感恩的呀,我和妻子带了一些重庆土特产,专程带着孩子到司磊的家和单位分别致谢。感谢他给了孩子第二次生命,给了我们全家的幸福。”

  根据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要求,捐赠者和患者两人,在第一年内是互盲的。一年后,如果双方有要求,在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安排下,双方可以见面。

所属类别: 集团新闻

该资讯的关键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