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
Culture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集团资讯 >> 行业资讯 >> 中国阻断疫情措施得力 人类任何不团结只会纵容病毒
详细

中国阻断疫情措施得力 人类任何不团结只会纵容病毒

作者:Doctor001来源:广州日报 浏览次数: 日期:2021-02-18
本报记者对话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赛: 中国阻断疫情措施得力 人类任何不团结只会纵容病毒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隔离病房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苏俊杰 摄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续,世界卫生组织(WHO)对此高度关注。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13日专访了WHO总干事谭德
 

本报记者对话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赛:
中国阻断疫情措施得力 人类任何不团结只会纵容病毒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隔离病房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苏俊杰 摄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续,世界卫生组织(WHO)对此高度关注。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13日专访了WHO总干事谭德赛(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博士。谭德赛表示,目前中国的确诊患者数量总体稳定,中国除湖北以外的地区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对于疫情的发展,WHO仍采取极度谨慎的态度,疫情仍有可能向任何方向发展。谭德赛高度评价了中国政府为防控疫情所做出的努力。他表示,中国针对新冠肺炎疫情所采取的防控措施是前所未有的,而且是卓有成效的,最大限度上阻止了疫情的传播。谭德赛更呼吁各国政府团结起来。“任何破坏团结的行为都是病毒的胜利。”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肖欢欢

  约3%的病例为危重症

  广州日报:你提出开发新冠病毒疫苗可能需要18个月,这是基于怎样的考量?

  谭德赛:开发疫苗通常需要几年时间,这是大家的共识。通过全球的努力,我们曾尝试做到在埃博拉疫苗的开发中缩短这一时间,现在我们也已经在为COVID-19做同样的事情,18个月已经是一个比较乐观的周期。

  广州日报: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都表现出哪些特点?

  谭德赛:有超过99%的病例来自中国,而中国66%的病例来自湖北省。以下是与当前病例的传播方式、来源、严重程度和潜伏期的相关情况:

  在传播方式上,主要是通过有症状的人传播。WHO意识到感染这种病毒的人可能在其出现症状之前就传播了COVID-19。我们正在进行详细的接触史调查,以更好地了解感染者出现症状前阶段以及之后如何发生传播;

  这次新型冠状病毒出现无症状者的传播,这也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因为像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感染者更容易通过咳嗽和打喷嚏的飞沫来传播病毒;

  根据目前的资料,这次疫情最可能的主要来源是野生动物,而中间宿主也可能在疾病传播中起作用,WHO正在进行详细调查以最终确定传染源和中间宿主是什么。在此之前,我们对全球的指导方针保持不变:人们可能因接触动物、受污染的食物或与感染者密切接触而得病。

  关于此次疫情的严重程度,当前信息表明该病毒可引起轻度、类似流感的症状以及更严重的疾病,患者会有一系列症状。而根据目前数据,82%的病例是轻症,大约15%的病例会发展为严重程度,约3%的病例为危重症,具有致命性。来自中国的数据显示,尽管尚不清楚确切的病死率,因为尚不清楚具体数量(或包括轻症患者在内的感染数和尚未确证的患者数),但仍有约2%的死亡率。到目前为止,死亡病例都与年龄密切相关,其中老年人更容易发病;要知道,这是一种新的疾病,我们对它的了解也每天都在更新。我们将继续分析新病例的信息,这对于增进我们对疫情严重性的了解至关重要。

  在新冠肺炎的潜伏期方面,当前估计范围为1-12.5天,中位数估计为5-6天。随着更多数据的获得,这些估算将得到完善。WHO建议,确诊病例的接触者应观察14天。

  广州日报:截至目前,对于疫情严重程度的判断跟之前相比有没有变化?

  谭德赛:没有变化。目前中国的确诊患者数量总体趋稳,中国除湖北以外的地区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对于疫情的发展,我们仍采取极度谨慎的态度,因为疫情仍有可能向任何方向发展。

  此外,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全世界投入在应对措施和装备方面的资金太少了,我们呼吁所有人团结一致,只有将最薄弱的一环补齐,我们才会变得强大。为了和COVID-19这样一个“不尊重边界”的人类共同敌人作战,我们需要一起工作,确保我们拥有所有必要的资源,还要把我们最好的科学技术应用到抗疫前沿,为共同的问题找到答案而努力。我们在WHO召集了专家和研发资助者,为阻止疫情的暴发设定了优先事项,包括:如何应用诊断方法、预防感染的最佳方法、潜在疗法、现有候选疫苗、如何解决信息传播障碍等。

  广州日报:你曾表示,WHO的首要任务是支持中国和世界人民遏制病毒的传播,为此,WHO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支持中国抗击疫情?

  谭德赛:自1月2日起,WHO的三个层级(驻中国代表处、西太平洋区域办事处和总部)一直在共同努力应对疫情的暴发。现在,WHO所有区域和国家办事处都已参与,我们与中国的政府部门保持着密切沟通。目前正在汇集整个组织的资源以实现以下目标:1.对疾病的了解加深。2.为防控疫情提供精准的建议。3.向全球通报。4.与合作伙伴协调。5.帮助出现疫情的国家做好准备。6.协调解决应对疫情所需的耗材和设备。7.对专家网络进行管理,例如临床管理网络和实验室网络。

  自疫情暴发以来,WHO官员定期与中国卫生部门会面,以更好地了解流行病学、进行临床和实验室调查。中国正在通过各种专家网络与我们直接合作,并通过官方渠道分享有关已采取的公共卫生措施、流行病学和生物学研究、临床管理、出行限制和预防措施等详细信息。与中国相比,一些发达国家在与WHO共享患者病历报告等重要数据方面要落后得多。

  目前,WHO一支先进的团队正在北京执行任务。中国为遏制这种病毒采取了充分而有效的一系列措施,这是对这一历史性疫情所能做到的最大限度的应对。国际专家组将与中国同行继续合作,加深对疫情的了解,以指导全球各国应对工作。

  需要指出的是,当初在埃博拉疫情暴发后,WHO制定了“研发蓝图”,旨在提出并落实在疫情前开发药物和疫苗、在疫情期间加快研发活动的策略。这一策略让我们在应对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时更加从容。

  “中国的应对措施卓有成效”

  广州日报:如何评价中国在应对这次疫情中的表现?

  谭德赛:毫无疑问,面对这样一场突发的疫情,中国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并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作出反应。中国政府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等方面出发,采取了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跟踪、延长春节假期、对重点地区人员流动进行控制以阻断传播等一系列措施。中国境外发现病例数量相对较低,这是中国政府为控制疫情和保护其他国家做出了巨大努力的结果。从与WHO和全世界迅速共享病毒基因组序列,到邀请WHO带领的国际专家小组来中国支持当地同行等例子,都表明了中国应对这次疫情的决心,这些做法体现了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责任编辑:Doctor001)

截至12日6时,中国以外共有24个国家报告441例病例,1例死亡;报告病例的国家数量自2月4日以来没有变化,并且这些患者的症状都比较轻微。

  毫无疑问,我们对中国控制疫情充满信心。中国为疫情防控做出的努力,尤其是采取的防控措施是前所未有、而且卓有成效的。你可以想象,如果这样的疫情发生在其他国家,带来的损害可能是难以估量的。我们相信中国能控制疫情,因为中国坚持公开透明原则、第一时间发布信息、快速识别病毒并分享基因组序列、采取有力措施控制疫情传播,这体现的不仅是对本国人民生命健康的高度负责,更是对全球疾病防控的高度支持,所以我们并不赞成对中国采取贸易或旅行禁令。

  在疫情发生时反应过度,或者对某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采取带有侮辱性的措施,只会加剧对立,并且会分散我们的注意力;现在我们需要的是团结,而不是对立。在这里我重申我对加强团结的呼吁——包括人类、财政和科学的团结,因为任何破坏团结的行为都是病毒的胜利。所以,我对柬埔寨政府12日宣布同意韦斯特丹号邮轮停靠西哈努克维尔港表示感谢,这是一个值得赞赏的团结行动。本着人类团结的精神,我向前线的医生、护士、护理人员和公共卫生工作者致敬,他们冒着个人的危险,正在尽最大努力遏制疫情传播,他们是这次疫情中的真正英雄。

  中国患者数量总体趋于稳定

  广州日报:对此次疫情的发展前景,WHO做何判断?是否会在除了中国之外的其他地方暴发?

  谭德赛:到目前为止,99%的病例在中国,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发现的病例,大多数都与武汉或中国其他地区有直接联系。目前中国新冠肺炎疫情患者数量总体趋于稳定,我们预计在中国和其他国家还会陆续出现案例报告,但整体来说病例总数应该不会过多增加。

  令人担忧的是最近几天出现了少量由无中国旅行史的人传播病毒的病例,对这部分病例,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这是全人类在对一个性状不明的病毒作斗争,WHO正在努力推动全球各地实验室具备迅速诊断病例的能力,现已确认了全球近170个拥有相关技术的实验室来诊断新型冠状病毒,其中也包括了一些医疗卫生条件相对不发达的非洲国家。WHO将继续向各国提供诊断病例和保护医疗工作者所需的设备,确保以后让几乎所有非洲国家都能具有检测新型冠状病毒的能力。

  广州日报:WHO对于遏制新冠病毒的传播有何建议?

  谭德赛:WHO提出以下建议,以降低新冠病毒在国际上传播的风险:限制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尤其要减少亲密接触者和医护人员的继发感染,防止超级传播事件以及进一步的国际传播;减少人畜共患疾病的传播;早识别,早隔离;让患者得到较好的护理;向所有社区传达重要的风险提示,通过社交媒体分享疫情的相关信息,而且须是经官方确认的准确信息;通过多部门合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和经济影响;解决未知问题,诸如临床严重性、治疗选择、流行病学研究和疫苗研发等。

  广州日报:如何评价中国过去十多年在疾病预防控制领域所取得的成就?

  谭德赛:过去几年中国的卫生系统得到了极大的加强,在疾病预防控制方面的成就举世瞩目,中国也是全球卫生事业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但正如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那样,任何国家的卫生系统都可能受到新病毒暴发的挑战,这种新病毒的未知数很多。当人们(包括一些没有生病的人)感到不安时,他们就可能去医院寻求治疗,这可能会让当地的医疗机构不堪重负。所以建议各国相关机构继续就人们如何更好地寻求治疗,如何扩大医疗服务能力等问题与公众进行沟通。

(责任编辑:Doctor001)

所属类别: 行业资讯

该资讯的关键词为: